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4-01-14
我们是一个科技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科研人员和最高的科研投入,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然而,中国的科研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如原创性不足、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创新需求、评价体制不合理、科研资源配置不均衡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国科研的质量和效率,也制约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首先,原创性不足是国内科研面临的最大问题。原创性是指在科学领域提出新的观点、理论、方法或发现新的现象、规律、事实等,具有重大学术价值或社会意义。原创性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中国在原创性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从国际上公认的原创性指标来看,如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国际顶级奖项,我们还没有获得过;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和质量也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领域,如数学、物理、生物等,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和话语权。
造成国内科研原创性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创新需求。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指在重大战略需求或关键技术领域,动员全国各地的优势资源和力量,组织实施一些重点项目或任务。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一些紧迫或突出的问题,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但是,在当前科技创新日益多元化、分散化、个性化和小规模化的背景下,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和局限性。例如:
- 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并不一定能够取得相应的效果和回报。有时候甚至会出现重复建设、低水平攀比、等现象。
- 容易忽视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集中力量办大事往往倾向于选择一些有明确目标、可预期成果、可量化评价的应用研究或工程技术项目,而忽视一些基础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研究。这样会导致科研缺乏深度和广度,缺乏原创性和领先性。
- 容易抑制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往往意味着高度的统一和规范,要求科研人员按照既定的方向、目标、标准和流程进行科研活动,而不鼓励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视角和方法进行自主创新。这样会导致科研缺乏活力和灵活性,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其次,评价体制不合理是国内科研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评价体制是指对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制度和机制,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的评价体制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过分依赖数量指标、过分追求影响因子、过分强调论文质量等。这些不合理的地方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如:
- 引发论文数量泛滥和质量下降。由于论文数量是评价科研人员晋升、评奖、申请基金等的重要依据,很多科研人员为了提高论文数量,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如切割论文、重复发表、造假造假等。这样会导致论文数量虚高而质量低下,影响中国科研的信誉和水平。
- 引发论文影响因子崇拜和误导。由于论文影响因子是评价论文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很多科研人员为了提高论文影响因子,会选择一些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投稿,而忽视一些与自己研究领域更相关但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这样会导致论文影响因子过高而实际影响较小,也会导致一些重要但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被冷落或消亡。
- 引发论文质量偏颇和失衡。由于论文质量是评价科研成果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很多科研人员为了提高论文质量,会选择一些热门、流行、容易发表的研究课题或方法,而避免一些冷门、艰难、难以发表的研究课题或方法。这样会导致论文质量偏向于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没有太大意义或创新性的内容,也会导致一些重要但难以发表或被忽视的内容被遗漏或缺失。
最后,科研资源配置不均衡是科研面临的又一个突出问题。科研资源是指支持和保障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然而,科研资源配置还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区域间不均衡。国内的科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和一些中小城市则相对匮乏。根据2019年的数据,东部地区的科技经费占全国总额的69.5%,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只占16.3%和14.2%。这种区域间的不均衡会导致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加大,也会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 领域间不均衡。我们的科研资源主要倾向于一些应用性、工程性、战略性的领域,而对一些基础性、探索性、前沿性的领域则相对忽视。根据2019年的数据,中国的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研发经费总额的6%,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则分别达到17.8%、11.2%和12.1%。这种领域间的不均衡会导致科技创新缺乏深度和广度,也会影响科技创新的原创性和领先性。
- 主体间不均衡。国内的科研资源主要掌握在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手中,而对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则相对欠缺。根据2019年的数据,中国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分别占全国研发经费总额的28.7%、22.8%和41.1%,而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只占6.8%和10.4%。这种主体间的不均衡会导致科技创新缺乏多样性和活力,也会影响科技创新的协同性和效率。
- 建立健全科研资源配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科研资源配置的原则、标准、程序和监督机制,保障科研资源配置的公开、公平、公正。
- 建立健全科研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科研资源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产业需求相匹配。
- 建立健全科研资源配置的协调化机制,加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 建立健全科研资源配置的激励化机制,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探索、高风险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主体的扶持力度,激发科研资源配置的活力和效率。
总之,我们的科研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和解决。科研问题的根源在于科技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而科技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深化。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打破一切束缚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